涌泉穴

上下肢穴 中医艾灸网 浏览(69) 评论(0)

如何对涌泉穴进行拔罐?

对涌泉穴进行拔罐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对于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常用拔罐方法有火罐法和抽气罐法。

  • 火罐法:
  1. 点火排气: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涌泉穴上。罐内空气因燃烧而减少,形成负压,可以使罐吸附在穴位上。
  2. 留罐与起罐: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调整留罐时间。留罐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和患者的反应。起罐时,一手持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内空气进入,罐体就可以脱落。
  • 抽气罐法:
  1. 吸附罐体:将抽气罐扣在涌泉穴上,确保罐口与皮肤紧密接触,然后用抽气泵抽取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穴位上。
  2. 留罐与起罐: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调整留罐时间。留罐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和患者的反应。起罐时,只需松开抽气泵的开关,使罐内空气进入,罐体脱落。
  • 注意事项:
  1. 拔罐前注意:要确保罐口和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拔罐中:拔火罐法时火力要适中,拔抽气罐时抽气力度要适中,避免皮肤损伤。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 拔罐后护理:拔罐后要注意保暖,8小时内不宜洗澡,以免受寒或感染。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紫、瘀血等现象,这是正常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4. 拔罐频率:一般每周拔罐1-2次为宜,不宜过于频繁。
  5. 专业指导:拔罐虽然操作简单,但仍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对于初次拔罐者,建议在专业医师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对涌泉穴进行刮痧?

通过刮痧板对涌泉穴进行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可用于缓解头痛、目眩、咽喉肿痛、舌干、失声、大便困难、小便不畅、多梦、神经衰弱、虚劳、乏力等症状。

  • 准备工作: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脚放松,在刮痧板上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均匀涂抹在涌泉穴及其周围皮肤上。

  • 刮痧操作:
  1. 面刮法:用刮痧板的平面部分,用适当的力度从涌泉穴向足趾方向刮拭,刮拭距离约10-15厘米,每次刮拭5-10下。
  2. 角刮法:用刮痧板的角部,从涌泉穴向足趾方向刮拭,刮拭距离约5-10厘米,每次刮拭5-10下。角刮法适用于对穴位进行重点刺激。
  3. 交替刮痧:完成一侧涌泉穴的刮痧后,用相同的方法刮拭另一侧涌泉穴。
  • 注意事项:
  1. 刮痧前:刮痧前应检查皮肤状况,如有破损、炎症或感染等情况,应避免刮痧。
  2. 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刮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个穴位刮拭5-10下即可。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每周刮痧1-2次为宜。刮痧后应让皮肤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刺激。
  3. 刮痧后护理:要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刮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涌泉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法?

经常按摩涌泉穴,对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癫痫以及、失眠、心悸、下肢痉挛、足部痿弱无力(脚没有力气)、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特殊人群用涌泉穴进行日常保健有何特殊注意事项?

涌泉穴的禁用人群如下:

  • 孕妇:孕妇的身体比较敏感,按摩、艾灸、拔罐、刮痧涌泉穴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对胎儿和母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可能诱发流产。
  • 皮肤破损或感染者:如果足底皮肤有外伤、溃烂、炎症、湿疹、足癣等破损或感染情况,进行按摩、艾灸、拔罐、刮痧时,可能加重皮肤损伤,甚至引发感染扩散。
  • 急性炎症患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急性炎症期患者,按摩、拔罐、刮痧涌泉穴可能加剧炎症,不利于病情恢复。
  • 饱餐后人群:饱餐后血液集中于胃部促进消化,此时按摩、拔罐、刮痧涌泉穴可能减少胃部血液循环量,影响消化,造成消化不良。
  • 高热昏迷者:高热昏迷的人感觉神经异常,艾灸涌泉穴可能导致局部烧伤,需立即就医。
  • 对艾叶过敏者:艾灸涌泉穴使用艾叶,对艾叶过敏者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且对温度的感知较差,艾灸涌泉穴可能加重感染风险或导致烫伤。
  •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按摩、艾灸、拔罐、刮痧涌泉穴可能刺激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事件。

涌泉穴的慎用人群如下:

  • 月经期女性:月经期女性按摩、艾灸、拔罐、刮痧涌泉穴可能导致经血量过多,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失血过多,造成贫血。
  • 极度疲劳和饥饿状态者:在过度疲劳或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进行按摩、艾灸、拔罐、刮痧,容易导致身体不适或晕厥。
  • 特殊体质:如对按摩、拔罐、刮痧特别敏感的人,尤其是对穴位敏感的患者,应减少按摩、拔罐、刮痧次数或力度,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传染性疾病患者: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通过艾灸传播疾病,因此需谨慎进行。
  • 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者艾灸涌泉穴需适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身体不适。

涌泉穴保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按摩、艾灸涌泉穴后,可能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于正常反应。如果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可以适当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以饮用少许淡盐水来缓解症状。

穴位配伍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井穴),和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相接,临床运用广泛。医生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本穴与其他穴位搭配使用,治疗神志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病症。

涌泉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 搭配人中穴、十宣穴、大椎穴、百会穴:能在出现昏厥、中暑、中风、癫痫发作等紧急情况时,可以发挥一定的救治和缓解作用。
  • 搭配前顶穴、印堂穴、神门穴:对儿童因高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 搭配神聪穴、强间穴:可用于改善风痫症状,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和抽搐,有时还会出现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双眼上翻、面色青紫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减轻患者发作时的不适。
  • 治疗头痛:
  1. 搭配太冲穴、风池穴、百会穴:能帮助缓解头部胀痛、眩晕等症状,通过穴位间的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不适。
  2. 搭配足三里穴、血海穴、三阴交穴、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隐隐作痛或空痛的感觉,常伴有头晕目眩,乏力失眠等症状,通过调节身体气血,缓解头痛。
  • 改善咽喉问题:
  1. 搭配太溪穴、照海穴、鱼际穴、廉泉穴:能减轻咽喉肿痛等症状。
  2. 搭配鱼际穴、太溪穴、照海穴:可改善失音的状况,帮助恢复声音。
  3. 搭配然谷穴:对于有哽咽伴有寒热症状,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4. 搭配太溪穴、中极穴、膀胱俞穴:可辅助治疗排尿困难或尿量减少的症状,通过调节泌尿系统相关经络气血,改善排尿困难的情况。
  5. 搭配少府穴、太溪穴、行间穴:可以缓解足底发热,这几个穴位共同作用,能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 其他:
  1. 搭配太冲穴:可缓解小腿部位的酸痛。
  2. 搭配关元穴、丰隆穴:针对尸劳症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尸劳可以表现为身体虚弱、慢性消耗等一系列症状。
  3. 搭配足三里穴等:在急救中毒性休克时,可选用涌泉、足三里作为主要穴位,同时可选取耳穴中的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穴位。操作时先用强刺激手法,若效果不理想,可加用耳针治疗,部分患者还可通过灸百会穴来增强疗效。

网站声明:本站内容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仅作科普用途,具体病症请咨询中医师或相关医疗机构。
文章名称:《涌泉穴》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u8.top/586.html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经整理后用于艾灸康知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