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是调理胞宫的主要穴位。此穴为经外奇穴,尤为擅长通胞宫、化瘀滞、调理气机、升提下陷,治疗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妇科病,故名子宫穴。
中医师如何定位子宫穴?
- 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即为中极穴,中极横开3寸处即为本穴。
- 横指同身寸取3寸,以被取穴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合,以中指第一指横纹为水平,四指的宽度即为3寸。

子宫穴附近有哪些组织?
子宫穴在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功效作用
子宫穴具有清热利湿,温肾补元的功效,通过针刺等操作,可用于治疗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病症。
如何对子宫穴进行治疗操作?
- 直刺0.8~1.2寸。
- 针刺前,医生应对相关器具与操作手进行消毒,观察患者的机能状态和体质状态,确定相关治疗量。
- 患者极度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或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症状不适合进行针刺治疗。
- 注意,孕妇禁针,针刺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子宫穴的作用功效是什么?
清热利湿、温肾补元。
子宫穴主治哪些病症?
局部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不育,临床常用于子宫脱垂、盆腔炎、膀胱炎、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等。
生活保健
在医生指导下,常按子宫穴可以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对大肠俞穴艾灸可以防治不孕、痛经,对子宫穴刮痧可用于改善月经不调等病症。
如何对子宫穴进行按摩?
- 将食指、中指并拢按压子宫穴,持续按2~3分钟,长期坚持,可防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 注意手法轻柔,如果局部皮肤破损,禁止按摩。
如何对子宫穴进行艾灸?
对子宫穴艾灸可以防治妇女不孕症、痛经等病症。具体操作如下:
-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子宫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约2~3厘米,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就固定不移;一般灸10~20分钟(或艾炷灸5~9壮),以皮肤红润为度。
- 如果患者有烫、痛感应,应将艾条远移。需随时调整艾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
如何对子宫穴进行刮痧?
对子宫穴刮痧可用于改善慢性盆腔炎等症状。具体操作如下:
- 患者取坐位,用角刮法刮拭子宫穴,刮3~5分钟,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
- 刮痧力度要均匀,以患者能承受为度,若小儿、老年人,用力要轻,体质健壮者,用力偏重。
穴位配伍
子宫穴常与足三里、至阴、地机、归来等穴位相配伍。
子宫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 配关元、三阴交、肾俞、水泉,治肾虚月经不调;
- 配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治肝肾亏虚之痛经;
- 配肾俞、中极、关元、然谷、三阴交、交信,治肾气亏虚、气不摄血之血崩不止;
- 配肾俞 、关元、气海、太溪、足三里,针刺补法,补肾、治肾气虚阴挺;
- 配百会、气海、足三里、维道,治脾虚阴挺;
- 配肾俞、气穴、然谷,治肾虚不孕;
- 配关元、三角灸 归来、足三里,治气虚狐疝;
- 配中板、水道、地机、归来,治寒湿痛经;
- 配中极、地机、合谷、大冲、三阴交,治血瘀经闭。
源流发展
子宫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针灸集成》均有提及,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子宫穴的主治范围广泛,可用于治疗宫缩痛、慢性附件炎等。
子宫穴在中医古籍上有何记载?
- 孙思邈•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妇人胞下垂,注阴下脱,灸侠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报”。
- 徐凤•明《针灸大全·卷四·八法主治病证》:“女人子宫久冷,不受胎孕,中极一穴,三阴交二穴,子宫二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
- 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四·经外奇穴》:“子宫二穴,在中极两旁各开三寸”。
- 廖润鸿•清《针灸集成》:“中极两旁各五分”。
网站声明:本站内容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仅作科普用途,具体病症请咨询中医师或相关医疗机构。
文章名称:《子宫穴》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u8.top/844.html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经整理后用于艾灸康知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名称:《子宫穴》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u8.top/844.html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经整理后用于艾灸康知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