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俞穴

背腰骶穴 中医艾灸网 浏览(49) 评论(0)

概述

  • 定义: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
  • 位置:在后背部,平第3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
  • 主治:、气喘、咳血、鼻塞;骨蒸、潮热、盗汗;皮肤瘙痒、隐疹等。

肺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穴为肺脏之气转输、输注之处,是治肺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中医师如何定位肺俞穴?

  • 坐位或俯卧位,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 第3胸椎定位方法:在人体后正中线上,低头摸到最高点,即第7颈椎棘突,然后从棘突方向再向下数3个棘突即是。

如何快速定位肺俞穴?

  • 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3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处即是肺俞穴。
  • 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养生防病时运用。如果使用穴位进行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肺俞穴附近有哪些组织?

  • 针刺走向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
  • 浅层布有第3、第4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
  • 深层有第3、第4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效作用

肺俞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补虚,开窍醒神的功效,通过针刺等操作可用于治疗肺部、胸部、背部等疾患。

如何对肺俞穴进行治疗操作?

  • 斜刺0.5~0.8寸,不可直刺、深刺。
  • 针刺前,医生应对相关器具与操作手进行消毒,观察患者的机能状态和体质状态,确定相关治疗量。
  • 针刺可有酸胀感,偶有麻感。斜刺进针,注意操作方向及深度,避免气胸的发生。
  • 患者空腹、饱⻝、极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有凝⾎功能障碍,或⽪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等不适合进⾏针刺治疗。
  • 针刺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肺俞穴的作用功效是什么?

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肺俞穴主治哪些病症?

  • 肺部病症:咳嗽,气喘,咳血,喉痹,鼻塞等。
  • 阴虚病症:骨蒸潮热,盗汗等。
  • 皮肤病症:皮肤瘙痒,隐疹等。
  • 其他病症:水肿、癃闭、腰背痛。

生活保健

肺俞穴是肺部保健特效穴,按摩、艾灸、拔罐以及刮痧肺俞穴,有助于改善肺部功能,辅助治疗包括呼吸系统在内的多种疾病。

如何对肺俞穴进行艾灸?

  • 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肺俞穴,可补肺壮皮毛,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 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肺俞穴上方,距离皮肤表面2~3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宜。
  • 艾灸过程中若患者自觉灼热感,可将艾条稍抬起或向周围移动,待局部灼热缓解后,继续回位做灸法。
  • 当皮肤感觉降低的老年人群在进行艾灸此穴位时候尤其需要注意时间以及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避免烫伤。

肺俞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 配太渊、足三里,治肺胀。
  • 配膏肓、定喘,治哮喘。
  • 配足三里、膻中、乳根、风门、缺盆,治久咳不愈。
  • 配膻中、支沟、大陵,治肺壅咳嗽。
  • 配膏肓、三阴交,治骨蒸潮热、盗汗。

源流发展

肺俞穴出自《灵枢.背腧》,在《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均有提及。分析古今医籍对肺俞穴的临床应用范围,结果表明,肺俞穴治疗疾病不仅应用在肺系疾患,还常用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以及调节血细胞和改善血流量方面。

古代文献摘录

  • 《针灸甲乙经·卷八》:“肺寒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振栗,脉鼓,气膈,胸中有热,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
  •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肺者,其人僵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者,肺风之证也,视目下鼻上两边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急灸肺俞百壮”。
  •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咳痹气逆,咳嗽,口中涎唾,灸七壮,亦随年壮,可至百壮”。
  • 《太平圣惠方·卷一》:“理癫痫,瘦气,上气,吐逆,支满,脊强,寒热不食,肉痛皮痒,传尸骨蒸,肺咳”。
  • 《针灸大成·卷六》:“黄疸,劳瘵,口舌干,劳热上气,百毒病,食后吐水,小儿龟背”。
  •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卷八十五》:“肺俞内伤嗽吐红,兼灸肺痿与肺痈,小儿龟背亦堪灸,肺气舒通背自平”。

网站声明:本站内容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仅作科普用途,具体病症请咨询中医师或相关医疗机构。
文章名称:《肺俞穴》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u8.top/694.html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经整理后用于艾灸康知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