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

头颈部穴 中医艾灸网 浏览(53) 评论(0)

概述

  • 定义:风池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既可祛外风清利头目,又能消内风平抑肝胆,为治风之要穴。
  •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癫痫、头痛等内风所致的病证;、鼻塞等外风所致的病证;颈项强痛。

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归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风为百病之长,高巅之顶,独风可到。以风字命之,说明既是易受风邪侵袭之所,又是祛风的要穴。“池”字一指其形凹陷,二有护城河之意,是头颈交界的重要屏障,故名风池。

风池穴
风池穴

中医师如何定位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如何快速定位风池穴?

  • 正坐或俯卧位,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致与耳垂齐平处,用力按压有酸胀、脑部沉重感,即是风池穴。
  • 日常保健可采用简便取穴方法,如用于治疗中,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精准使用。

风池穴附近有哪些组织?

  • 针刺走向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 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大神经。

功效作用

风池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宫窍的功效,通过针刺操作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耳鸣、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等病症。

如何对风池穴进行治疗操作?

  • 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
  • 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 针刺前,医生应对相关器具与操作手进行消毒,观察患者的机能状态和体质状态,确定相关治疗量。
  • 患者空腹、饱⻝、极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有凝⾎功能障碍,或⽪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等不适合进⾏针刺治疗。
  • 注意,针刺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风池穴的作用功效是什么?

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宫窍。

风池穴主治哪些病症?

  • 内风所致病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鼽衄,耳鸣,感冒,癫痫,中风等。
  • 外风所致病症:感冒、鼻塞、耳鸣等。
  • 其他方面病症:颈项强痛、疟疾,瘿气等。

生活保健

风池穴在日常保健中常可改善头、眼、耳、鼻、脑部疾患,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艾灸方法促进头部气血运行,起到清头明目,通利宫窍的作用。

如何对风池穴进行按摩?

  • 日常按摩风池穴可以清头明目、通利宫窍。
  • 患者自行准确定位风池穴后,可对于穴位局部进行按揉或敲打。以自觉轻微酸胀为度,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损伤局部皮肤、肌肉。
  • 注意如果局部皮肤破损,此时禁止按摩风池穴。

如何对风池穴进行艾灸?

因风池穴周围多毛发,不便于直接灸,因此可采取温和灸的方法。具体操作为:

  • 手持已点燃的艾条,使燃着的一端位于风池穴垂直正上方2~3厘米处,使患者感受到温热而无灼痛。
  • 每次灸10~15分钟,以穴位处皮肤红晕为度,
  • 因穴位在脑后,自行艾灸不便,可由他人协助完成。
  • 艾灸过程中若患者自觉灼热感,可将艾条稍抬起或向周围移动,待局部灼热缓解后,继续回位做灸法。
  • 艾灸过程中观察燃烧后的灰烬较多时,应及时清理,避免灰烬掉落引起烫伤。

风池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法?

按揉及艾灸风池穴可清利头目,治疗晕眩、耳鸣等症状,配太溪穴可快速缓解疲劳。

穴位配伍

风池穴常与鱼际、少商、合谷、中渚、脑户等穴位配伍使用。

风池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 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
  • 配听会、复溜,治寒热癫仆;
  • 配大杼、曲池、天井、外关、合谷、液门,治流行性腮腺炎;
  • 配大椎、大杼、天突、水突、命门、中渚,治甲状腺肿大;
  • 配液门、鱼际为主,甚者可加肺俞、手三里、少商刺出血,治急性喉头炎;
  • 配太阳、百会、上星、足三里、太冲,治美尼尔氏病。

源流发展

风池穴最早出自《灵枢·热病》,《千金方》《千金翼方》《素问》中均有提及。在《针灸大成》记载其“主洒淅寒热,伤寒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痎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腰背俱疼,腰伛偻引颈筋无力不收,大风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瘿气”。现代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治周围性面瘫、眼睑下垂、嗅觉障碍、偏头痛、青光眼等疾病。

风池穴在中医古籍上有何记载?

  • 《针灸甲乙经》:“(风池)在颞颥后发际陷中”。(《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铜人》《十四经发挥》同)
  • 《素问》王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风府两旁各一,谓风池穴也。”
  • 《难经》:“项后发际陷中”。
  • 《针灸聚英》:“耳后颞颥后,脑空下,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同)
  • 《图翼》:“一云耳后陷中,后发际大筋外廉”。(《医宗金鉴》同)
  • 《针灸大成》:“《素注》针四分。《明堂》针三分。《铜人》针七分,留七呼,灸七壮。《甲乙》针一寸二分。患大风者,先补后泻。少可患者,以经取之,留五呼,泻七吸。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
风池穴
风池穴
网站声明:本站内容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仅作科普用途,具体病症请咨询中医师或相关医疗机构。
文章名称:《风池穴》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u8.top/642.html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经整理后用于艾灸康知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