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

头颈部穴 中医艾灸网 浏览(50) 评论(0)

概述

  • 定义:属督脉,具有息风醒脑、升阳固脱的功效。
  • 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 主治:痴呆、、失语、、健忘、癫痫、癔症、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精神分裂症。

百会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属督脉。百,众多;会,交会。头为诸阳之会,该穴为手三阳、足三阳、督脉、足厥阴诸经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

中医师如何定位百会穴?

  •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迹正中为12寸(12等份),从前发际向后量取5寸(5等份)即是百会穴。

如何快速定位百会穴?

  •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即是百会穴。
  • 日常保健可采用简便取穴方法,如用于治疗中,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精准使用。

百会穴附近有哪些组织?

百会穴在头部,局部解剖结构依次为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功效作用

百会穴具有息风醒脑,升阳固脱的作用,通过针灸刺激可以治疗痴呆、中风、失眠、健忘、癫痫等疾病。

如何对百会穴进行治疗操作?

  • 毫针向前或向后平刺0.5~0.8寸。
  • 一般采用捻转手法行针,出针后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 针刺前医师应该用肥皂清洁双手,然后再用75%乙醇棉球对医生双手以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机能状态和体质状态,确定相关治疗量。
  • 患者极度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或穴位处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者不适合进行针刺治疗。
  • 注意,针刺必须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切勿自行操作。

百会穴的作用功效是什么?

息风醒脑、升阳固脱。

百会穴主治哪些病症?

  • 神志病症,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痫,癔症,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精神分裂症,休克,脑供血不足等。
  • 脑病病症:晕厥、中风、失语、痴呆等。
  • 气虚下陷症:脱肛、阴挺、胃下垂等。

生活保健

百会穴在日常保健中可用于改善失眠、眩晕、脱肛,泄泻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的方法,促进头部气血运行,达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如何对百会穴进行按摩?

  • 先用左手中指指腹按压百会穴,可缓解失眠,健忘,癫痫,癔症等。
  • 再将右手中指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指甲上,双手中指交叠,同时向下用力按揉,以出现酸胀、刺痛感觉为宜,每次按揉1~3分钟。
  • 若百会穴局部皮肤破损,则禁止按摩。

如何对百会穴进行艾灸?

艾灸百会穴10~15分钟,给穴位以温热刺激,可改善脱肛、泄泻、内脏下垂的症状。具体操作方法:

  • 选用清艾条。手持已点燃的艾条,使燃着的一端位于百会穴正上方3~5厘米处施灸,以感到穴位局部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
  • 注意,百会穴处头发密集,艾灸过程中艾条燃火一端不能离头皮太近,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艾灰脱落烫伤头皮。
  • 若艾灸过程中若患者自觉灼热感,可将艾条稍抬起或向周围移动,待局部灼热缓解后,继续回位做灸法。
  • 婴幼儿囟门未完全闭合情况下,不宜艾灸百会穴。

如何对百会穴进行拔罐?

必要时,可在百会穴采用刺血留罐法,以达到祛瘀生新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

  • 拔罐前应将百会穴处毛发剃除,以保证留罐时空气不会透入,罐子能够吸拔牢靠。
  • 先对百会穴处皮肤进行消毒,再用皮肤针叩刺穴位,然后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或罐内旋转数圈后抽出,迅速将罐扣于百会穴部位。将火罐停留在百会穴5~10分钟。
  • 拔罐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过量,以免拔罐时乙醇滴落到衣服上形成烫伤。留罐过程中如出现拔罐局部疼痛,可减压放气或立即起罐。起罐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以免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 起罐后注意清洗消毒罐具。

如何对百会穴进行刮痧?

对百会穴常采用面刮法治疗,可改善脱肛、泄泻、内脏下垂的症状。具体操作方法:

  • 在百会穴,用刮板的薄边缘接触皮肤,刮板与皮肤的方向呈45~90°角,利用腕力,从前往后,刮拭6~7下,力度、速度适中,不要求出痧。
  • 对于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应禁用本法。
  • 刮痧后3~4小时内忌洗浴。

穴位配伍

百会穴常与胃俞、长强、内关、人中、印堂等穴配伍使用。

百会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 配胃俞、长强,治脱肛、痔漏。
  • 配内关、人中,治休克。
  • 配印堂、太阳、合谷,治头痛。
  • 配脾俞,治久泻滑脱下陷。
  • 配脑空、天柱,治头风,眼花。
  • 配膻中、气海,治气虚。
  • 配攒竹、神庭、印堂,治神经衰弱。
  • 配腰俞、大椎,治高血压。
  • 配气海、中极、归来、血海,治子宫脱垂。

源流发展

百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千金方》《太平圣惠方》《针灸大成》中均有提及。百会穴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脱肛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百会穴可治中风后尿潴留、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抑郁症、椎动脉型、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百会穴在中医古籍上有何记载?

  • 《针灸甲乙经》:“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百会主之”。
  • 《千金方》:“小儿脱肛方,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治大风,灸百会七百壮”。
  • 《太平圣惠方》:“(百会)主疗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
  • 《针灸大成》:“(百会)主头风中风,言语蹇涩,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无心力,痎疟,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语言不择,发时即死,吐沫,汗出而呕,饮酒面赤,脑重鼻塞,头痛目眩,食无味,百病皆治”。
  • 《针灸大成》:“头痛眩晕百会好”。
  • 《类经图翼》:“(百会主)头风头痛,耳聋鼻塞鼻衄,中风言语蹇滞,口禁不开,或多悲哭,偏风半身不遂,风痫卒厥,角弓反张,吐沫,心神恍饱,惊悸健忘,疾疟,女人血风,胎前疾,小儿风痫惊风,脱肛久不差,一曰百病皆治,一曰治悲哭欲死,四肢冷风欲绝,身口温”。
网站声明:本站内容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仅作科普用途,具体病症请咨询中医师或相关医疗机构。
文章名称:《百会穴》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u8.top/732.html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经整理后用于艾灸康知识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